企业没做这几点,KPI绩效工具都没用

企业现状不太好,业绩下滑严重,2000多名员工面临生存的压力与挑战。

1.更具集中管理的思想
关键业务的增长往往得益于团队和员工投入的增多。而KPI遵循了著名的“二八原则”,让员工将80%的时间用于20%的重要事务上,这20%的事务就是企业盈利的中流砥柱。这种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关键业务上的思想,就是KPI的核心思想——集中管理思想。华为人力资源部正是利用了这种“集中精力干大事”的思想,强调“绩效是企业的命脉”,要求员工更加专注于公司的主要业务,集中处理关键领域的难题,才促成了很多诸如麒麟芯片这样“黑科技”的诞生。

2.更具有战略导向

KPI建立的出发点是企业战略目标,过程中经过层层分解,形成综合性的指标库,最后的落脚点是通过指标的完成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。使用KPI实际上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贯穿到员工日常的工作中,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要达到什么目标,自己的工作和战略目标的关系如何。也正是因为KPI方法与战略管理密切结合,所以这个方法较其他绩效管理方法更加具有战略导向性。


3.极具事实依据

KPI正是一种极具事实依据的考核方法,能够让考核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的、不确定因素的影响。在整个KPI考核过程中,无论是关键成功因素、各级关键绩效指标、指标标准的设立,权重的衡量,还是指标责任主体、指标考评周期都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。


4.考核指标是可量化的

数据化指标是KPI给许多HR的第一印象,但这的确是KPI的一大好处,往往能够让混乱的管理归于有序,拯救企业于水火之中。


5.设定指标时注意smart原则

管理者和HR要保证设定的指标是具体的(细化的)、可度量的、可实现的、明确的、有时限的,这五个原则是一个有效的关键绩效指标应该具有的特征。需要注意的是,很多观点将这5个原则作为指标选取的唯一标准,即指标只要不符合其中的一条就应该删掉。但这实际上是错误的,决定一个指标是否留在考评体系内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“关键“,只要是能够对战略目标完成起到关键作用的指标都应该保留。


6.兼顾过程和结果

KPI实施过程中,除了保持对结果的关注外,也要加强对过程以及行为的监控和管理。比如,设立中期效果评估或者不定时地了解员工的反馈,评估和了解的内容有:绩效指标已经达到的程度、暴露出来的问题、需要解决和改进的方面,将这些方面和指标相对照,及时找到原因并改进,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监控能力。


7.需要有定期的沟通

KPI的考核需要在实施前、制定中、考评后三个阶段做好充分的沟通工作,保证考核能够获得各方充分的支持与理解。实施前,确保企业内部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和必要性,消除因不明原因而产生的消极抵触情绪。制定指标的过程中,对不同层次指标的制定都要注意吸收意见,使各级人员都有参与感,并保证员工能够明白各个指标的含义。还要让他们理解自己承担的指标和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。考评之后,负责考评的人(通常为HR)应及时总结,及时以合适的方式告诉被考核者结果,包括做得好的方面及不足之处。

科技公司

2021-11-23T09:34:27.300

价格:0.00

优惠价格:0.00

前一篇:
后一篇:自我监督学习:学习技术的未来发展